2011-07-05

展館單一觀點的危險


一些展覽館常有這樣的感覺,就是裡頭的元素往往偏向聚集成一種意識形態與觀點。

如果是針對人所做的紀念館或故居,那充斥其中的文字就大多是溢美之詞;如是針對一段歷史或一件事的展覽館,過度注重一方觀點的情形也不少。走在這些展覽館裡頭,往往會讓人對事情或歷史在無形中形成一種刻板的觀感,失去想像,失去反思。

像 是歌頌某種類型產業的博物館,裏頭大多讚揚其發展對社會的益處,而其負面影響卻只侷隅一角,彷彿這些負面影響對於這些發展而言是不得以必須犧牲的小小面向 一樣。我不小心對這些議題有一些認識,因此能立即察覺其展示上的偏頗。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會去注意那些他「身邊」、「利益」看不到的事,因此也難以形成意識 其展示偏頗的警覺,此外社會長期以來就是充斥這種觀念,面對這樣的展示是不是會更加深其長久以來的偏見?

我想這些展方不會沒有想過,只是很可惜的,有時出錢的人是誰就決定了展示的走向,這樣的展示在這種背景下產出,往往只是一種缺乏反思的宣傳,一種單一論點的強制灌輸。若是私人企業開設的展覽館那也就算了,但,這其實是納稅人堆錢湊出來的國營博物館呢。

如 果一個官方部門是抱持這樣單一觀點的話,那更像是一個獨裁體制的呈現,以及缺乏反省、沉溺於數字、形式與功業上的自我滿足。我們可以接受私人表達其不同的 看法與論點,但若是在公共資源的平台上,就不該只是偏頗一種意識型態的呈現,而是應該讓多方面的說法都有相對平等的表達空間,這樣觀者在面對這些人事物的 時候,才會去組織、去思考、去反省並促進其往後面對相同狀況時能有多樣化的審慎思考,而不是如同過去單向呈現的類強制灌輸,若是如此,那這跟過去的中央日 報有甚麼兩樣?

公 部門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我想策展人應該不會只有這樣的視野才是,背後誰主事的、誰掌管的才是關鍵。而這些實質操作者又為何想用這樣的呈現分配呢?也許是台 灣官商之間錯綜複雜的曖昧關係,也或許是戰後在經濟發展中得到甜頭的那批人或世代長期根深蒂固的主觀意識引發呈現走向的偏差,這種事有時這往往已經不是技術或理念上的問題了,而是利益、意識形態之間的角力問題。

我 們都知道任何事物的呈現往往受制背後的利益與政治的糾紛,對於某些既得利益者而言,反面的聲音幾乎是無法與其共容的存在。也許我們不能要求「私人」廣納四 海去接受對其反面的論述,然而「公共」部門就不該只有這樣的狹隘性,畢竟要知道公部門是由社會公眾支撐起來的,其利益屬於公眾,因此其「發聲權」亦屬於公 眾,而非「特定團體或對象」。如果能多方包容各方表述,那這樣的博物館或展覽才是「國立」、「縣市立」等公部門單位才能達到其及格標準,否則這樣只會不停 喊著甚麼甚麼「全球第一」的展示館乾脆也別國營了,BOT企業應該會是更適合的選擇,而不是全民納稅來撐起這些單一史觀的場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