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如此社會心態

.
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死刑議題,就我自己生活周遭的觀察與媒體的呈現,似乎是反對廢除死刑占較大多數。如我身邊的朋友對這件事幾乎是一面倒的態度,或是facebook上的反廢死刑網站在幾天內人數就成長的相當驚人。而在媒體及相關學術統計等亦是反對廢除死刑占多數,可見社會大眾對廢除死刑似乎不是很能接受的。

廢除死刑的措施似乎是歐洲各國(一般民眾認為的所謂的「先進國家」)的趨勢,比較大的層面是對人權的重視。當然我很肯定這樣一個重視人權的前提,但重點是,這的確顧慮到了犯罪者的感受及其權利,但另一方面,這對當初的受害者是否公平? 犯罪者是否真的悔改,這些都是這項措施的一個疑問所在。以台灣現在整體的社會觀感及相關配套措施尚未完備的情況下,說老實話,廢除死刑仍是一個過於爭議的問題,時機既不成熟,相關問題恐怕也難以掌控。


說老實話,我覺得既然被判刑,意味著整件事已經進入強制機關的制裁階段,此時無論如何彌補、平反,對犯罪者與受害者本身,都是兩敗俱傷,無一方得利的。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類似事情嚴重到進入制裁階段,弄到死刑已經是最糟最糟的方式了,如同戰爭的爆發,事後去懲戒那些戰犯都無法彌補整個社會與環境的破壞。預防勝於治療,我想才是最重要的。

要如何在事前預防這類似事情的發生,有很多手段、方式都能去實行。首先是經濟上,政府機關如何控制整個經濟體制是足夠公平、穩定的,畢竟很多犯罪都出自於經濟上的困境。第二,就是整個社會風氣的營造,如何使整個社會是處於比較和諧、不受壓迫的態勢,這除了社會本身的文化、運作外,同時也跟經濟狀況有不小的關聯。第三則是教育,現代人面對事情常常治標不治本,我們現在討論的「死刑議題」,說真的已經是整件事情發展的末端了,而最前端是甚麼?就是教育。如何把現在的教育從僵化、功利主義的型態走出來,讓一般人從小就試著去嘗試學習思考、學習同理心、尊重的心態,而非讓小孩整天塞滿時間不去思考,那到頭來那些僅存在於文字上、技藝上的道德價值觀,對這些人能產生多少效用?我非常懷疑。

在這整件事情上,其實我最重視的一直都不是死刑這「兩敗俱傷」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是否能冷靜思考,如何避免不可挽救的事情發生?而不是像環保議題這樣,平常放任水泥業者瘋狂盜採,遇到災難再來大肆報導救災、行政機關49的措施,最重要的水土保持議題大多是在具有新聞價值的時限提到,熱度一過就再也沒人去理會,這就是整個社會大眾的缺失。如同環保議題,我們不能只關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作為,而是自己是否思考關注整件事的起火點,而非老是在討論「悲劇如何挽救」、「救火該如何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