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7

今昔基隆-日治時期

很多人總覺得基隆城很醜,但其實以前因為是日本與台灣主要的溝通橋梁,
既是門面也是玄關,所以以前的基隆其實美的可以。
相關的照片很多,我只放個幾張,想看更多可以去看這個討論串
在這我就拿幾張並拿今日做同角度比較,你就會知道今昔比較根本就是XX比雞腿。

基隆郵便局


日治時期的郵局,就在今郵局現址,
但後來同樣被拆,換成現在白綠方正的這棟。















基隆驛


曾被譽為日治時期最美的車站,1967年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就是這棟不知所云的傢伙。
 
關於這兩棟最經典的建築,我實在不想再多說甚麼,
上次去台南看到台灣文學館佇立在那,
再回頭想起基隆這些建築的命運,
只能說難怪很少有人會覺得基隆是座美麗的城市。


奠濟宮,1897












基隆廟口所指的廟,就是奠濟宮。
 

大沙灣海水浴場
想不到基隆市區裡頭曾經有過海水浴場吧! 
大沙灣在現在東9-15號碼頭之間。
此外還在始政四十年紀念博覽會時在這興建一座水族館,
飼養海魚而且還有海女表演潛水,
但在1966年時,港務局為了建船渠,
所以就把整座海水浴場填平。



高砂公園

很多人應該不知道基隆曾經有這樣一座公園吧,
而且又這麼漂亮,老實說我第一次聽到也挺驚訝的。
這個公園在今孝一路、孝四路、忠三路、西定河圍繞的區塊,
也就是高速公路起點那邊,沿著鐵路和西定河,
一直到現在榮總的這一大塊。
這裡本來有一座小山,公園就是以這座小山為基礎建立的。

從圖來看這公園真的很漂亮,
至少市區除了中正公園外,大概也沒有這種規模的綠地,
更何況這座公園還有網球場和棒球場!

但他後來也同樣消失,很多基隆人應該都會很惋惜,
畢竟基隆最缺的不是別的,就是開闊的綠地和空間。


基隆朝日橋通,1921




































今忠一路,左邊是基隆港,
左前方那塊空地就是今天的循環站摟,
而右邊最後那排大概就是現在麥當勞的位置。


基隆女中,1926































好清爽的女中,現在建築不知道翻了幾倍多。


哨船頭,1930



























也就是今天中正路面對海港一帶,現在都起了醜陋的大厝。


義重町,1937
























































義重町就是廟口延伸過橋再過去的那一帶,
現在還保存一些日治時期建築,
只是不是備被毫無美學的廣告招牌所遮蓋,
就是缺乏維護以致面目全非,因此需要多認真注意一些才能看出。
第二張圖的建築現在還在,
就是鐵板燒斜對面的那間全家。左邊那棟現在則是間眼鏡行。

 





















基隆神社
就是現在中正公園的忠烈祠,我忘了有沒有拆。
但現在仍可見一些遺跡,像有個蔣介石塑像對面的石碑就是,但文字在戰後自然都被塗掉。

其實日本留下來的公共建設質量都相當高的(去看現在有多
少政府機關還在沿用就知道)。
不管是用料、做工都很紮實(像台北賓館的修復就耗掉上百個釘頭!),
仿歐型式也仿的比現在一堆建商蓋得來的耐看許多。


半世紀的前基隆真的很美,由於是日本在台灣的玄關,
所以日本政府對基隆算是相當重視,門面絕對少不了,
至少輪不到某國人來嫌,弄得愛上相的市長緊張兮兮急著拉皮。
戰後基隆會變得擁擠凌亂,
當然某政府長期缺乏規劃觀念是一個原因,
但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導致港區附近幾乎毀於一旦。


美軍轟炸基隆,1945
凹進去的那塊,現在已經是天空競技場。

雖然被轟的這麼慘,但郵局和火車站的改建跟這沒有直接關係,
畢竟戰後還是繼續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改建成現在的墓碑。

由於是重要港口,因此基隆挨的砲彈可想而知,
戰前典雅的城市街景在轟炸中嚴重被破壞,
當然戰後的教育有一大段時間幾乎無視,
也因此才會有許多人誤以為台灣是被日本轟炸這樣的笑話出現。

此外,在戰後由於人口的大量湧入加上時局混亂,
致使城市以混亂粗糙的方式完成重建,
之後更因為缺乏良好的都市政策或治裡(台灣都市計畫的作用常常只是晾在牆上),
於是乎基隆變成現在這個模樣。這種時代的落差感,
我想不少知道的基隆人,應該都會感到惋惜。

但儘管如此,現在基隆仍然留存一些日治時期的遺物,
但除了公部門仍在使用的建築外,
其他大部分都是處於閒置且欠缺保護的狀態,
一堆日治時期的宿舍或是被登錄的歷史建築幾乎就是放給它爛,
對照其他縣市已經懂得善用這些資產讓城市的時間傳承有所延續,我們的文化局仍舊是處於長期的休眠之中,
只有在觀光等有利益可操作時才會出來亮亮相。

基隆市政府常常忽視日治時期留存的記憶或遺跡,
雖然一般人較常聽到的是基隆開港或是劉銘傳鐵路,
但這些東西的效益大多是到日治時期才被運用出來,
而現今基隆市的城市空間與發展也奠定在日治時期,
加上當時日台樞紐的榮景,
無可諱言的日治時期的歷史的確是基隆發展史中重要的一頁,至少不該像現在這樣被經常忽略,
放任那些仍可觸摸的過往被時間淹沒。


***
筆者並非推崇殖民統治或是純粹針對戰後國府做價值批判,
而是希望基隆人對於殖民統治時期,
不該存在一種歷史記憶上的斷裂,
殖民統治的遺物不是悼念或認同殖民,
而是一種歷史見證,反省,並善用這些資源做更多用途,
那是屬於全市民的資產,
而不是少數人認為「非我族類」或「不光榮」,
就能有意無意的忽略、無視。

另外,也希望透過這樣的對照,
讓讀者了解這座城市雖然擁擠,但若安排得宜,他也是可以很美,
重點是我們有沒有規劃、設計適合的尺度,讓他既美、又舒適?
還有我們的城市紋理,能不能跟歷史文化作連結?

各位基隆人若有耐心,其實會發現基隆有很多街屋,
都還是以前的樣子,只是被招牌、塗裝覆蓋,
如果恢復原樣,像星巴克、公園下的婚紗店那樣
而非像火車站那種燒錢拉皮模式,
我們的城市會不會變得更美一些呢?

另外,許多人認為基隆沒有救,只能砍掉重練,
而從官方對基隆車站的都更案來看,
其城市規劃走向也與這個論述類似,
但說真的,基隆需要的,真的是讓城市更嫌擁擠的大樓嗎?
在這座擁擠而混亂的城市,
我們想要的,是不是更多的開放空間/或視野呢?
讓市區不再這麼擁擠,打造更舒適的空間尺度,
不正是市區最缺乏,也最需要的嗎?

基隆的未來,大概是依靠是基隆港、台北通勤腹地和觀光休閒這者,

基隆港就不多提了,
而作為台北通勤腹地,重點在交通+居住品質這兩項
交通這點就不多提,但居住品質這點卻是一直被忽視的,
而基隆的居住品質常常為人詬病,除了天候,
就是我們整個城市的擁擠程度,
這幾年來的開發計畫,不管是公部門還是建商,
看不出要扭轉這個頹勢,
它們在這個原本就已擁擠的城市塞進更多水泥,
讓這個城市在空間尺度上更加擁擠,
基隆的城市空間及交通條件其實不宜再塞入更多建築,
反過來甚至應該有所倒退,給予更多空間提升質量,
這主要是公部門根本沒有對城市的空間作妥善的規範與安排,
居住品質的改善是基隆急需扭轉的重點,
在搞下去這整個城市的空間環境會漸漸失控。

而在觀光休閒部分,
基隆其實是有條件,也有市場。
市場主要是鄰近台北還有水金九這個一級觀光區,
因此在交通和行銷上應該配合或整合這兩個區塊,
條件部分則是基隆的山水人文,特別是水這一部分,
外木山和潮境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但需要良好的規劃和行銷,
這幾年略有進展,但說真的還是不太夠。

而人文部分則是一直被忽略的面向,
這部分不只是指所謂的古蹟砲台,還有其他更細微的文化面向,
台南是一個典範,它們已經走到能單獨用這個發展觀光的程度
基隆則有很多一直藏在巷弄角落,連基隆人自己都不知道,
而且基隆人對人文的重視也確實有差,
但說真的這些東西只要善加利用,並和山水條件搭配起來,
其實是很有競爭力的。

另外觀光休閒的發展和前兩者其實有密切關係,
基隆港的轉型和空間尺度的安排是影響觀光休閒的重要關鍵,
而居住品質提到的交通和空間環境也是重點,
特別是空間環境,讓城市環境更糟只會扼殺觀光條件。

簡單來說基隆要轉型必須要弄清自己的優勢與方向,
要走向以上三點目標,就要依自身優勢去調整應用。
施政思維必須跳脫過去的手法,
不是用都市更新這種極具破壞性的發展思維就能解決,
很多作為必須回到人本身,而不是數字和硬體建設。

難道我們對城市的想像,
就是那樣與歷史文化無關,與舒適開放背道而馳嗎?
十幾年的停滯,其實給了基隆比其他發展快的縣市更多時間,
是要平庸?還是獨特?看看過去,我們應當好好思考吧


  
資料來源或延伸閱讀,可以找到更多老照片:
台灣記憶-日治時期老照片

37 則留言:

  1. 日據時代的基隆真的超落後,
    現在的基隆要拍出這樣美美的照片,
    一樣很簡單,
    當你的心有問題,
    你看什麼都會有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的心才有問題﹐純心只想貶低日治時期的台灣。

      刪除
    2. 當你的心有問題,
      你看什麼都會有問題!!!

      這位歐巴桑 既然還知道自己的缺點在那裡 哈哈哈 ...

      刪除
    3. 究竟要多扭曲的心態才回得出這種話
      先進落後與美醜無關好嗎!
      (再說先進實也沒多先進到哪去......)

      刪除
    4. 你這傢伙爺爺應該就是支那人吧,想必你就是所謂滯台支那人的後代吧.種族問題不跟你討論.日本時代是1895~~~1945年,哪個國家很現代不落後???20世紀初期的建族幾乎都是巴洛克為主,直接跟你講白,你們當時中國更落後,傳染病肆意怎麼不提.用現代的觀點去評斷60年前的科技根本就是沒知識,也沒有包容心.不懂的包容歷史的人,是沒有資格評斷的.你給我聽好,你們支那人快滾回中國吧

      刪除
    5. 施美玫的波格,請拍給大家看

      刪除
  2. 感謝版主分享..現在的基隆街景能看嗎
    日治時代基隆超有藝文的fu

    回覆刪除
    回覆
    1. 網路上還有很多,特別是國家典藏機構,各位有興趣可以上去看看
      日治基隆做為台灣門面,景觀是被重視的,
      雖說那樣的景觀其實只是一種橫的移植,
      也是一種殖民統治的象徵與炫耀,
      換到現在的時空背景若也這樣做,筆者就不會贊同。
      但當時日人的橫移植至少也學得夠徹底,跟周圍山水融合也夠,
      而今日我們官方想要的橫移植(看看車站都更)
      我只看到一個超大尺度,卻視周圍山水於無物的自我存在,
      而很多新蓋的大樓也在打破這種平衡。

      刪除
  3. 日治時代的基隆好美
    感謝版主放上這些照片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會,我希望大家了解這座城市不是原來就這麼醜,
      還有亟欲切割日治歷史及其遺物,無論這段歷史是好是壞,
      對我們現在的傷害,又是如何?

      刪除
  4. 拿當代跟過去比就像張飛比岳飛
    況且國民黨的課本裡日治時期是沒有地方進步的啦
    老實說我也蠻知道基隆市區哪裡有這麼漂亮的地方可以拍
    立榮皇冠嗎?呵
    沒有人要懷日還是怎樣,我也不是台灣本省人
    只是覺得以城市的空間規劃和美感而論
    戰前戰後根本沒甚麼好比
    六十年後的公共建築,美感竟然比過去還糟

    回覆刪除
  5. 美麗的禮物不懂的欣賞,更不懂的珍惜。國民未達到一定程度的生活美學和水準,就是沒有福氣享用有內涵的文化資產。

    回覆刪除
  6. 基隆,缺少了古典美~與受限的腦袋 使得它本有的美感變成一堆融合在詼諧與頹喪的拉拔之間..要留留不住,要放放不下...我倒希望基隆能回到40年代的建築映像即可。

    回覆刪除
  7. 基隆先天條件平地不足
    而且戰後人口暴增
    加上財政困難與施政者無心也無審美觀
    造就了現在這樣雜亂無章的市容
    不斷的填海造陸 把基隆港的海水區域越縮越小

    最近二十年漁業的衰落與台北港開通
    更讓基隆的在地經濟雪上加霜
    原本還堪稱熱鬧的廟口夜市也越來越沒人氣

    戰後六十年的當政者思想沒太大進步就是一項難以理解的事情
    也許 市民的思維也還沒到達那樣的文化高度
    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市政團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內港被填平的只有東岸高架橋出口端那一塊喔!為李進勇市長所為。已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該集結有遠見的有識之士,讓基隆找回應有自尊。

      刪除
  8. 裡面有段提到的應該是三總 不是榮總吧?

    回覆刪除
  9. 基隆人口十萬人時,全台僅次於台北台南高雄
    當時皆有固定航班往返日本朝鮮中國各大城市.
    基隆的衰退在國共內戰字廢武功,
    戒嚴造成臺灣人民無法自由出國,對外國也有嚴格管制.
    60年被逐出聯合國後.國際情勢更險惡,
    造成以港口繁榮的基隆衰退.

    回覆刪除
  10. 基隆市 還有甚麼可以發展的呢? 要嗎炸掉重建, 建大型賭場與觀光碼頭 不然就是恢復日治時代的建物 還可以成為真實影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幾年的停滯其實也是一種契機。
      基隆舊歸舊,但原來的城市歷史紋理也留下的多,
      應該配合觀光,配合未來作為台北衛星都市的方針,
      讓城市的歷史紋理一一恢復,並創造更多開放空間,增加舒適度。

      更多的向上開發,如果沒有釋放足夠的公共空間,
      只會讓城市更加擁擠,
      但這是目前基隆的潛在走向。

      刪除
  11. 看看日治時代的基隆有多美

    當年國民黨228全島大屠殺,選定基隆作為屠殺台灣人的國軍登台口岸之後,自此整個基隆公務體系全面落入中國國民黨手中,長達數十年。當年那些主事者,基於中國遠遠落後台灣建設的自卑心理,殺人、搶地、毀樓,把一個個建設好的都市,處處搞得殘破凌亂不堪。這種低層次文化入侵的破壞力,時至今日,仍是台灣歷史與社會無法復原的創傷。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是要反KMT,但KMT在城市規劃與設計方面的確出了很大的問題,
      另外執政者對日治時期種種一切的漠視也是很大的問題,
      致使市民對過去的認知相當貧乏。

      刪除
    2. 中國遠遠落後台灣建設??? 當時上海天津.不管硬體或金融業地位已經狂電臺灣了好嗎??? 當皇民當成這樣也不簡單

      刪除
    3. KKKK你搞笑喔 上海天津當時都是租界
      建設都是歐美國家來弄的 你還以為是KMT搞的喔

      刪除
    4. 可憐的基隆人,可惡的KMT

      刪除
  12. 好懷念以前的田寮河,還有現在變成親民大樓這個區塊...這都有小時候採買逛街的記憶....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田寮河周邊好好弄還回的去,國內外都不乏前例唷。

      刪除
    2. 旭川河 你們忘了旭川河了 它因應 基隆地域狹小 市府與大自然爭地 遍將原本旭川河 上面興建了明德、親民、至善三棟大樓

      我希望 旭川河 能重見天日 它現在已是淤積多年 又充滿沼氣的地下臭水溝!!

      刪除
  13. 「起而行」比「坐而言」更重要,還是有小市民在做努力,大家可以多支持他們:
    http://tw.myblog.yahoo.com/klhlkimo/

    回覆刪除
  14. 台灣真的是一塊可愛的地方,不管未來變得怎樣,千萬不要變得像大陸地區那麼糟,不然會連發表內心對國家、社會體制不滿、憎恨的餘地都沒有。
    PS:我係廣東人。

    回覆刪除
  15. 最近腦袋經常浮現童年時期基隆市的回憶,因此上網搜尋基隆市的老照片。
    日治時代的基隆很美麗,感謝版主放上這些照片分享,讓我勾起童年的回憶。
    譬如海水浴場(稱為三沙灣海水浴場),空中有老鷹及海鳥飛翔、海水蔚藍、金色沙灘寬廣平整,小時後曾經去玩水。
    日治時期的基隆市郵局和火車站亦令我印象深刻,還記得當時基隆火車站前面港區旁邊有噴泉花園和涼亭,夏天時父母常帶我前往吹海風納涼。
    哨船頭一帶整排被轟炸過後斷櫞殘壁的房屋,佈滿彈孔與焚燒的痕跡令我印象深刻。
    整個港區(從基隆火車站至現象的東岸碼頭,現在正在展示黃色小鴨)碼頭的設計是採用斜坡式,用石塊鋪設,因此海水漲潮或退潮時海平面會順著斜坡升降,因此可以蹲在碼頭的斜坡用手觸摸海水,當時海水乾淨清澈,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熱帶小魚在岸邊迴遊,蹲在碼頭的斜坡用手便可撈小魚。
    另外碼頭旁邊還鋪設綠地草坪,由鑄鐵鐵鍊搭配小石柱圍繞非常美雅致,面對海港並均勻放置涼椅,到晚上時有許多情侶都喜歡在那兒約會。
    如今這些光景已經不在,整個碼頭被欄杆圍繞,讓人無法親水。

    回覆刪除
  16. 感謝作者分享! 我雖然未能接觸到過去這段歷史,但也因為這樣,我特別愛看老照片~讓我了解家鄉基隆在日治甚至四五零年代是一個如此有氛圍的城市,這份美感和單純讓我覺得如果能生在當時該有多好,不過回歸現實面,當時卻有可能面臨戰爭、物資匱乏,所以這一念頭又消散了,但我還是冀望基隆能看看過去,好好規劃未來

    回覆刪除
  17.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8. 旭川河 你們忘了旭川河了 它因應 基隆地域狹小 市府與大自然爭地 遍將原本旭川河 上面興建了明德、親民、至善三棟大樓

    我希望 旭川河 能重見天日 它現在已是淤積多年 又充滿沼氣的地下臭水溝!!

    回覆刪除
  19. 版主你好

    我是一名基隆的小市民,希望可借用您部落格上的照片來寫一些感想文章,不知是否允許。

    回覆刪除
  20. 感謝版主分享!
    可惜有些圖檔掛了
    能不能重新上傳呢?感謝!!

    回覆刪除
  21. 沒有看過治時期的基隆真的很難想像基隆居然曾經這麼美…深深感到惋惜的就是基隆車站了…如果它還在那該有多美…那個鐘樓多麼古典阿…但至少還有新竹跟台中車站保留下來 讓我們可以稍稍去想像當年的基隆譯…好想穿越時空哦

    回覆刪除
  22. 圖片很多都看不見囉!

    回覆刪除